第(3/3)页 “南山碳纤维的t700,现在已经开始对外销售了。” “它们现在的价格只有我们原本售价的二成,并且量大的话,据还有额外的优惠。” “这么一来,各路买家自然就开始观望了。” 近藤太郎的这个解释,佐贺奴并不满意,直接反问道:“你之前不是提议直接下降到一个对方没有办法做到的价格,把南山碳纤维拖垮吗?” “为什么现在的情况跟你的完全不一样?” 听到这话,近藤太郎也很是无语。 “社长,我之前没想到南山碳纤维居然那么的狠,直接就把价格降低到了我们的两成。” “这么一来,哪怕是我们不挣钱,还重新核算了成本,也还是要比他高50%。” “如果要跟他们打价格战,那就会一直亏损,并且亏损的面积会非常的大。” 近藤太郎这么一,佐贺奴也是郁闷了。 不过,这倒是更加坚定了他要去华夏投资建厂的想法了。 在他看来,只要东丽能够去华夏建厂,成本一定可以做到比南山碳纤维更低。 毕竟他们的研发成本早就摊销完毕了。 从某种程度上来,南山碳纤维的出现,也算是为华夏拉来了一笔投资。 并且还是那种技术含量不错的投资。 放在几年前,你就是求着东丽,人家也都是不可能在华夏投资工厂生产t600和t700这种高端碳纤维产品的。 …… “曹总,南山碳纤维未来一年的产能,基本上都已经有着落了。” “我觉得可以提前开始二期工厂修建的事情了。” 作为南山碳纤维的总经理,这段时间绝对是曾建英人生的高峰。 投产当,不管是省市还是部委,都来了不少的领导。 国内碳纤维圈子里头,南山碳纤维的名字已经是声名远扬。 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。 投产之后,各路客户蜂拥而至,短短一周内就把未来一年的产能都给排满了。 像是原材料这种东西,如果是从国外订购的话,一般是需要3到6个月的订货周期,甚至更长也是不奇怪的。 放在国内的话,一般也是需要3个月。 当然了,像是螺纹钢这种有大量现货的,周期缩短到1个月,甚至半个月,也不是不可能。 像是碳纤维,如果定的量比较大的话,以前往往都是需要半年的周期。 现在南山碳纤维的生意很好,订货周期也是去到了3个月。 “二期生产的碳纤维种类,你有什么想法吗?” 对于南山碳纤维的近况,曹阳也是有所了解的。 所以听了曾建英的提议,倒也不觉得奇怪。 “我们的t1100的材料,在实验室状态已经可以生产了。” “我觉得可以在二期的工厂修建一条年产几百吨的规模产线来生产t1100。” “一方面,通过这种规模产线的修建,可以更好的去验证t1100大批量生产需要的条件。” “针对实验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,我们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改善。” “到时候在三期工厂修建的时候,就可以扩大t1100的生产规模。” “除此之外,t800碳纤维可以考虑在二期工厂大规模的进行生产。” “到时候可以直接打东丽等企业一个措手不及,直接从国际市场跟他们抢订单。” “当然了,t700碳纤维的市场需求也是不少,可以适当的考虑一下扩产。” 很显然,曾建英的方案之中,二期工厂生产的产品,肯定是要比一期要高端。 只有这样子才能快速的收回成本。 现在一期工厂的产品,由于售价比较低,虽然也是有30%的利润率,但是在高新材料领域里头,也不算暴利了。 可t800或者t1100不一样,这些材料挣伱一倍的利润,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 甚至百分之几百的利润,也是不奇怪的。 特别是t1100,如果南山碳纤维能够最先实现大规模的量产,那么放在国际市场上,绝对是可以获得300%,甚至500%的高利润。 那么一来,生产线简直就是印钞机了。 “你做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,到时候也跟南山设备好好的沟通一下,看看怎么进一步的提升自动化率和良品率。” “借着这个机会,我们也让南山设备的碳纤维生产设备走向市场,为更多有需要的客户提供设备。” 曹阳从来没有放弃作为一个设备大厂的梦想。 不管是做什么产品,不可能不需要生产设备的。 而华夏的各行各业,在这方面都是比较薄弱的。 哪怕是那些生产廉价的衬衫的缝纫机,也有不少是东瀛企业生产的。 更加不用芯片、电池、钢铁等相关设备了。 “没问题!” “南山设备现在已经给南山碳纤维和光威提供了两个新工厂的设备了。” “这已经足够吸引其他的碳纤维厂家把眼光从国外转移到国内。” “借着卖设备的机会,我们也能更好的搞清楚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。” “在制定售价的时候,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。” 曾建英自然也是很清楚设备行业的重要性。 二期工厂能不能顺利的修建完成,南山设备绝对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。 “碳纤维这个东西,我们要么不做,要做就要做到最好。” “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上市销售,竞争对手都有什么反应吗?” 南山集团每有那么多的事情,曹阳自然也是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操心。 所以哪怕是碳纤维这个东西很重要,一些具体的市场行情,他也是不大熟悉的。 “现在的进口碳纤维价格是一一跌,东丽估计气急败坏的想要骂死我们了。” “特别是t700这种以前华夏市场最高赌产品,价格直接跌没了8成。” “如果他们还能撑得住,那么我们就继续降价,把东丽挤出华夏市场为止。” 曾建英虽然是教授出身,但是角色转换却是非常的快。 到目前为止,南山碳纤维在他的管理下,曹阳还是比较满意的。 “等我们的产能富裕之后,可以进一步的开始跟他们抢国际市场的订单。” “以后碳纤维这种材料,就让华夏的厂家来生产吧!” 第(3/3)页